参考消息网10月6日报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30日报道,在一个更易发生冲突的世界里最正规的配资公司,全球各国政府正在花费数万亿美元为高科技战争做准备。这一做法正在改变现代国家武装作战部队的方式。
报道称, 在欧洲,俄罗斯正利用无人机轰炸乌克兰,甚至以此考验北约的决心。新一代初创企业正在使传统武器制造方式边缘化。私人投资者不再等待政府提供资助,而是自己投资以加快武器研制,吸引买家跟进。
德国国防部前顾问、 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伙人贡德贝特·舍夫说:“这是国防工业一场相当大的革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总部设在慕尼黑的赫尔辛公司正在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每隔几周都会对其进行更新,以应对技术和战略的变化。赫尔辛公司目前的估值为120亿欧元,是欧洲最有价值的初创企业之一。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去年对国防相关公司的风险投资跃升至31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33%。从2021年到2024年,对欧洲国防初创企业的投资是此前三年的五倍。
这些资金正在将各种可能性推至极限:包括低成本导弹和无人机拦截器、人工智能战斗机和海军舰艇、携带遥控设备的“蟑螂”间谍,以及在人类难以接近的地方收集数据的监控摄像头。
乌克兰冲突是军工行业的转折点,尤其对欧洲而言。赫尔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托尔斯滕·赖尔表示,“以前,没有一家欧洲风投公司对国防工业感兴趣”,现在出现一种淘金热,每个人都想投资军工行业。
欧罗阿特立斯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德国国防公司,2021年被一家瑞典私人投资公司收购。新东家原本想生产潜艇的供电系统,但乌克兰冲突彻底改变了公司的发展路线。 现在,该公司正在执行一项“新任务”——研发能够监测海底电缆的水下自动巡航器。
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欧洲强烈的反军国主义情绪也逐渐发生转变。特朗普拒绝免费为欧洲提供军事保护伞导致欧洲各国誓言大举投资国防,从而引发了一轮投资热潮。
战争提供了一个可供武器实验的真实场景。 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带来沧海桑田式的变化,其影响力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骑兵到装甲坦克的转变。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获取更为便捷,规模化生产会使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
软件的不断更新可以与一系列现有武器兼容。例如,今年5月,赫尔辛公司进行了一次试飞,让它的人工智能系统暂时控制了波罗的海上空的一架“鹰狮”-E型战斗机。
自主武器 不需要设置复杂昂贵的安全装置以保护操作者的生命,因此也更便宜、更简单。一架由胶合板和泡沫材料制成的无人机售价仅几百美元,但它可以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坦克。
乌克兰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尖端的无人机产业,正在发挥战场实验室的作用。战场上大约80%的目标都是用无人机摧毁的。
传统大型国防承包商的做法往往不允许它们快速采用新兴技术, 因为它们需要花费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开发出新一代装备,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1年赢得了研制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合同。2006年开始生产,一架飞机的成本约为8000万美元。
国防初创企业的做法则完全不同。萨罗尼克技术公司联合创始人迪诺·马夫鲁卡斯说:“我们正在用自己的钱造船。”今年4月,该公司收购了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即将倒闭的造船厂,预计12月份,该公司的无人驾驶船“掠夺者”号就能下水。
不过, 国防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们也表示, 仅拥有合适的技术是不够的。既掌握军工技术,同时又真正了解政府采购流程的公司很有限。(编译/潘晓燕)
汇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